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 董凤芝 摘要:初中数学的抽象,难度的上升,使得原本刚入初中还保持着好奇心的学生,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作为初一的数学老师,就应采取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想法设法延长学生的保鲜期,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关键词: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 方法指导 第二课堂 正文: 刚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各门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对数学这门学科,兴趣慢慢就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通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一的数学老师,我们应紧紧抓住新生入学时的好奇心,想法设法延长学生的保鲜期,结合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入学后翻开新的数学课本,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基于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起始阶段的兴趣,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他们求知的悬念,带着欲望渴求下节课的学习。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在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如教学第一章“展开与折叠”这一内容时,采取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的教法,让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然后互相验证,并提醒学生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调动他们动手的能力。又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让知识点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围绕“数学难学吗?数学在生活常识中有用吗?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等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保持课堂教学的新奇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新教材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课堂教学中注重设置情境。新课的导入,采用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的兴趣诱导出来了,积极思考并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老师稍加总结然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课堂中注重实践操作。新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实践操作性的内容。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来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边准备实验器材,一边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又规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基于“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编者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让学生面目一新。编排的宗旨设法让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 1、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学生思维被动,学习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教学时可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这章内容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平行的性质。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二至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灵活变换小结知识的方法,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优秀学生的经典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对章节、小节知识的小结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经常强调让学生多归纳、多小结,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知识的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只要用心去走,就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在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学生就会信心百倍地去追求更大的成功。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作为数学老师最主要的还是多给学生打气,多鼓励他们,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学生的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延长他们的保鲜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趣味数学》上海辞书出版社 熊斌 2、《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曾大洋 3、《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科学出版社 喻平,连四清,武锡环 作者简介: 姓名:董凤芝,1967年3月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 学历:本科(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 ),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双江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 E_mail:essjzxdfz@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