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床护士讲授护理学基础的利与弊
毕强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最重要课程之一,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包含了护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操作技能,是护生接触护理专业的启蒙课程,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熟练掌握新技能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的脚步。以往,都是由我校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来讲授这门课程,此类教师要么是没有临床经验,要么离开临床多年。近年来,我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聘请了多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来讲解这门课程,笔者通过几年来对四届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授课教师:高级职称、责任心强、从事临床工作的资深护理专家3名。护生:选取2010年2013年入学的全日制护理中专生480名,随机抽取4个年度中的4个班级200名护生,其中2个班级的100名作为教师组,另外2个班级的100名作为临床组。
(二)对象与方法
1.方法
(1) 授课方法:对教师组护生由本校老师授课,临床组由临床护士授课。认真阅读护校教学大纲制订的教学计划及要求、学习目标,拟定教学方案,由学校专业教师统筹教学管理,反馈教学质量。理论知识注重课堂教学,所有技能操作由授课教师带护生到实验室演示,逐项讲解主要注意事项,再由护生分组分角色练习,充分体验在操作中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评价方法 从护生毕业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核、实习阶段临床带教老师评价、护生自我评价、就业态度5个方面进行评价。
2. 结果
两组护生毕业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见表1)
表1护士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分
组别 |
人数 |
技能考核成绩 |
|
|
|
|
|
教师组 |
100 |
80.25±3.5 |
|
临床组
|
100 |
85.29±2.6 |
|
两组带教老师评价及课堂出勤率(见表2)
表2两组带教老师评价及课堂出勤率的比较
|
|
|
|
组别 人数 教师评价(分) 课堂出勤率(%)
教师组 100 85 7 8 97%
临床组 100 90 4 6 99%
护士生职业护士考试过关人数的比较(见表3)
表3 护士生职业护士考试合格人数的比较
组别 人数 合格 不合格
|
|
教师组 100 73 27 |
|
|
|
|
临床组 100 68 32
3.讨论
(1)临床护士重技能操作、丰富的病例讲解激发学生的热情
随着我国对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大力发展,许许多多有着中等职业毕业证的护士生,充斥到基层卫生医疗单位。这类学生文化素质稍差,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工作中眼高手低,主动性差,严重阻碍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这与护理院校课程教学模式与培养护生实践能力不相适应密切相关。护理学校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方法比较单一,与实践缺乏关联性。只注重知识的灌注。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养,加之,科技的日新月异,临床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医疗技术手段,临床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这是学校老师不能比拟的。临床老师授课中,最吸引护士生的是大量鲜活的病例,规范有序的技能操作,这些都是在校教师的短板。临床工作中,注重的是实践操作。来自临床的老师们往往也加大对学生的操作训练,提高护士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护理学校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护理学基础的讲授往往都是由校内有着多年从教经验的教师担当,这类老师理论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且多年研究职业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命题方向,把握考试主线。执业护士资格证能否取得,是决定能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必须环节。我校中职护士生文化水平不高,需要老师在讲授中帮助总结归纳知识点,且以习题的形式反复落实。此类教学风格属学院派。而临床护士以实践为主,好多书面文字性知识点并不扎实。况且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都不慎掌握。以考试见长的在校教师凸显优势。
(3)护理学观念、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改革
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转变到以护士生为中心,。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把这门临床实践很强的学科分为两部分。临床老师负责操作的讲授及训练,在校老师负责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的归纳及习题训练。这种模式属于取长补短,从不同角度,最大、最科学的训练护士生。有利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完善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