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雾霾天气和治理办法

浅谈雾霾天气和治理办法

曹云花 

我们身边的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就拿最近各地的范围霾天气来说。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的雾霾天气,全国灰霾面积超100万平方公里。中央气象台在大雾预警之外,也同时发布了霾蓝色预警信号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雾霾天气图形符号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一、雾霾形成的要素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二、雾霾天气成因 
1.气象原因 
有关的气象环境进一步促进雾霾天气的出现,依照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定分析指出,秋冬季节是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季节,秋冬季的气象条件是造成最近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
2. 人为原因 
有关气象和环保专家支持,雾霾天气除了由气象因素导致的,化学工厂、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燃烧和烧煤等人为行为引起了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加大,这是雾霾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当前,许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已经濒临界限,对气象条件十分敏锐,空气在较好的气象环境下能达到标准,但是只要出现了不利的气象环境,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会立刻下降。另外,有些城市还存在地理位置处于不力位置,除了自身城市所产生的废气,还有一些周边地区的废气顺着气流进入,导致了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加严重。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措施 
虽然在当前我国治理雾霾天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雾霾天气的质量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大力整治,努力实现空气质量长期达标的目标。如何有效治理雾霾天气,这就需要我们要始终贯穿邓小平同志提到的“三个有利于”原则来开展治理工作。
1. 注重研究,制定达标规划 
不仅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信息公布透明力度,更要集中力量尽早开展研究活动,找出规律,确定排放清单和控制措施。。 
2. 积极防护 
加大对交通运输重要场所的监管,主要包含了道路和机场的安全监管。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只要是雾天的能见度低于50 m的情况下立即要求封闭道路或飞机跑道,虽然会引起车辆和航班的拥堵,但是却能够有效减少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从而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
3.全面总动员 
治理雾霾天气的重要措施就是政府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建设方针,提高环境准入的门槛,严把新项目建设许可关,将环境影响纳入到企业产业发展评价体系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高污染产业。加大推行清洁能源力度,重点整治煤炭排量。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石化、钢铁、火电等重点产业大气污染排放限定值,保证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总量下降。重点实行多污染物协同限制,避免第二次污染的出现。
4. 建立雾霾抬起预报系统 
逐步建立各大城市城区雾霾天气预报系统,逐渐加强风险信息判定和预警作用,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保障,完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监测系统。注重加强对雾霾天气防治预警应急预案、建立城市四区应急机制,出现雾霾天气时有效启动应急系统,开展限制重点污染企业排放量、建筑工地立刻停止施工、机动车辆限制出行等方法,加强对防护措施建议的宣传。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