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闪动智慧的灵光
和学异
【摘要】:好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情绪感受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不满足、压抑。教师是人格的塑造者、心灵的感化者、思维的启迪者。孩子们天真活泼,,思维稚嫩、孩子的语言幼稚生动。一个个纯真好奇、灵气的孩子组成的课堂,不可能没有智慧灵光的闪烁。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智慧 情绪感受 引导学生 灵气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博大精深、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运载着人类智慧的航船,又是人类创造智慧的工具,语文无处没有智慧之光。
由教师、孩子和语文构成的课堂,没有理由拒绝智慧灵光的闪烁。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这个充满智慧的课堂会缺少灵光闪烁呢?是孩子?是语文?不是,是老师,是这个智慧的化身构筑了强大的威严,尊者的形象,罩住了孩子的天真、纯朴乃至灵气,代替了语文航船上的智慧,遮隐了智慧闪烁的光芒,主宰着课堂自由与孩子的实践,而泯灭了智慧灵光。如何敬畏生命,重视生命的每一段历程,让生命更有质量,是我们要思考的……
一、教师——点燃智慧灵光的星点
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不应以教书自居,而应真正担起智慧化身的角色,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灵气的职业。怎样使自己具有智慧,并成为灵光闪烁之星点呢?
1、敬业好学——教师智慧灵光的积淀
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当,难就难在语文本身的无边无际,无底无顶,生活处处有语文,大得让教师无所适从,但也让教师尽显英雄身手,有多少积淀,有多少能量,有多少热情尽可淋漓尽致,处处都有用武之地。然而缺少智慧灵光的正是我们的积淀之薄、能量之弱、热情之微。缺少敬业的孜孜追求、冥冥苦思,导致教师知识疏浅,能力陋薄,没有教参、教案就心中无底;教师缺少好学钻研精神致使自身创造力频临枯竭。智慧来自博学,来自深思,只有博学深思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教学纵横捭阖而具创造力,才有智慧灵光,因而敬业好学是教师智慧灵光的积淀。
2、宽松宽容——灵光闪烁的温床
语文课堂是语言与情感的课堂,语言离不开交际,情感是交际的动力,学生有没有交际的愿望,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课堂宽松的气氛,学生才能产生交际的情感;教师宽容的态度低功利性的评价,才能引发学生开放的思维;积极的探索态度,交际才会有智慧的灵光闪现。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上的“保护动物”作文课,有一环节十分动人,学生依据教师要求自创课本剧——《大量的蛇被人类捕杀后》,学生的语言动作、情节构思、创造的中心意旨无不令听课教师倾倒,在教师们欣赏学生的智慧之光时,无不敬佩执教者营造的氛围及和蔼的态度。没有宽松,宽容的课堂,就没有这样的智慧剧幕,所以说,教师善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宽容平等对话的态度是学生灵光闪烁的温床。
3、诙谐、幽默的语言——师生的智慧灵光闪现
什么是幽默,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幽默就是智慧大于其所用,就形成幽默。这个定义尽管不够准确,但却很形象地说明幽默本身就是智慧之光。课堂幽默的语言就是师生智慧的灵光闪烁,例如特级教师施建平教学《长征》一课时的智慧教学语言,“等闲”该怎么读?学生朗读“万水千只等闲”后,教师笑笑说:“我听你们朗读,总觉得战士们把万水千山看得太重了。”一句幽默的话让学生心神领会,改变读法。理解“云崖暖”时,学生说:水拍岩崖而变暖,师又笑笑说:“照你这么说,那常年倾泻的瀑布底下不就滚烫无比了吗?怎么没听说有人被烫着。”多风趣,虽没有正面指出学生所答之误,但学生却在轻松的笑声中领悟自答之谬。这幽默的智慧语言便是师生碰撞的结果。
4、积极创造,不断反思——智慧灵光的唤醒
实践出真知,以敬业好学为基础,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是让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并进而成为自我创造的智慧途径。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智慧灵光的创造过程,是一个极有灵气的活动,教师专业知识的深浅决定着师书会话后的感悟程度,也就决定了他对教材的再创品位,以及在课堂上因学论教的即兴式教育机智的发挥水平。师书对话后的教材变形就是教师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参考应用别人的成果,还是自己努力尝试,便是教师专业知识,能否转化的智慧的决定因素。因而要让语文课堂具有智慧灵光的闪烁,教师就应当积极创造,不畏失败,在成与败中反思、总结,智慧灵光就会在这一次次的败与成中觉醒。教师就通过自己的智慧之星火点燃学生的智慧,从而闪现智慧光茫。
二、教学——师生智慧灵光闪烁过程
教学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涌动互化过程,内含情与情的沟通,知与知的交流,智与智的碰撞。教学一个灵光闪烁而又不断生成的过程,让教师感到神圣而又自豪的活动,怎样使这个活动真正地实现了它内在的意义——师生碰撞智慧之花呢?
1、教材改编、课程创造——教师的灵光
教材改编是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书本内容不同于教师所教内容,亦不等于学生所学内容,从书本到学生的学本,经过了改编创造,好的改编创造,就是灵光闪现,它充实了教师的生活,教师的知识底蕴,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对学生的估计等。例如人教版第一册“g、k、h”的课文。教师通过课件制作,让书上固定的字母,变成活动的小卡通,会说话、会表演、让学生跟着它,很快就交上了朋友,这种简化学生学习困难增添学习趣味的创作,无疑是教师的灵气,并且在巩固字母的书写时,教师又采用捏橡皮泥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掌握字母书写、占格要领及笔画顺序,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与投入足见智慧所在。
2、开放、鼓励——学生灵光生成的阳光
问题的开放可以让学生思维发散,课堂教学的开放不仅是思维发散更是学生整个身心自由发展的阳光,胆大思多,各种生活信息就会进入学生的思维,而一旦与学习结合起来,便是了不起的创造。鼓励使学生从教师同伴身上获得一种创造动力,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其愉快创造的助动器。在开放的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会使学生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一位上公开课的教师在上《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别出心裁地让孩子们当老师。汇报上课的方法,结果五花八门:①当导游,跟我上双龙洞。导游的自豪之情足以证明学生领悟到课文感情。②我画画。学生展示自己的图画并且解说。③“我自说”。我把文章改写成童话,让每一景点用我的口吻自说介绍。④我歌唱。给课文的其中一段谱曲,用音乐唱出来……学生的学习无不令人震惊也无处没有灵光闪烁。
三、课堂灵光碰撞的圣地
课堂是将一个个富有灵性的个体聚集到一起活动的集体形式,在这个集体中,有交流互动互化的作用,也就有灵光碰撞的效果。语文的语言性、文学性,使语文课堂更富有创造性,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让师生、生生的灵光产生碰撞呢?
1、补白创作——展示灵光之彩
语文是极富想象性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作品,语文课文给师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创造空间——即文中留白,怎样补白就成为一项很富个性的创造想象活动,引导学生补白可以诱发学生的个性灵光。如《掩耳盗铃》的教学,文末那人手刚碰到铃就被人捉住了,那捉住后会怎样呢?空白空间足够学生一显身手,有学生说报官。教师追问:“报官后,会怎样审,大家试试能审出什么?”无疑是学生自悟文章的寓意所在。也有学生说:“捉住就打,偷东西的人就是这样的下场。”(师)打了以后这人浑身是伤,他会想什么?(生)后悔不该偷铃铛。(师)请大家帮这个人写一篇忏悔书,看怎样写才能表达出这人被打后的悔恨之情。简单的师生对话,却引发出一个创造的思维空间,学生的表演、学生的写作就是他们的灵光闪烁,就是对话碰出的火花。
2、情境对话——绽放灵光之花
情境对话之境实在太多,有课文之境,有课堂之境,还有生活之境等。无论哪种境只要教师使用之正确,都是教师的教育智慧闪现,在引导学生入境中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无疑也是启迪学生智慧灵光之花,如《井底之蛙》教学,教师问学生:“小鸟和青蛙谁说的对,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不能满意,于是创设了文中之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思考——对话——评价,再跳出课文创设课堂之境:画一幅图,井旁边有条小沟,沟里有条鱼,青蛙和小鸟请鱼当裁判,判谁说的对,鱼说它俩都不对,天只有小沟那么宽,然后让学生当裁判,先说说小鸟、青蛙、鱼为什么这样说?再说说自已的看法,无疑教师创设的课堂之境来自学生语言的启示,学生入境出境的感悟就是学生智慧的生成。
3、生活课文互通——让大课堂闪烁灵光
生活是语文,语文也是生活,二者可以相沟通、相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气候,通过语文的学习,再用所学认识生活,会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与启迪,从实践走进课本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领悟别人的认识。语文课文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与实地相通),描写烈士的(与纪念馆相通),描写生活的(与实际相通)……将书本与生活两者结合一体,便能使学生的智慧生成,例如作文教学,便可利用大课堂进行,生活无处不作文。这里以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看一位老师是怎样启迪学生灵光的。教师带领学生扫墓,在扫墓结束时,集合学生在烈士墓前默哀,并想象眼前就是我们认识的伟大战士邱少云之墓,在这位年轻的烈士墓前,我们默哀并请大家说说,此时此刻你想和邱少云说些什么?请说出致哀词。无疑这是课文的延伸,又是真真实实的生活,教师的这一创造就是教师的灵光闪现,学生的致哀词就是课文的延伸,是认识的升华,也是学生智慧的闪现。让语文课堂闪烁灵光,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也是时代、社会、儿童赋予教师的任务,值得教师们去探讨。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的大课堂闪动智慧的灵光吧!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新课标教育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