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艺术丰富了我的课堂
王艳花 山东省
作为一名任教24年的教师,曾经历过的最尴尬的事情就是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任教师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冷眼相看。我们埋怨学生的不配合,埋怨知识的衔接不好,与此同时,我们作为老师是否反思过我们教学过程设置的是否合理?我们设置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们设置的问题是否太过浮浅、太过随意、太过琐碎,致使学生觉得不值得回答,他们对此不感兴趣?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有他一定的道理,从这一角度来看,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促进生成,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能力,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了改变课堂气氛的死气沉沉,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催化剂,成为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于是我围绕“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进行了积极探索,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深挖教材,使问题更加简洁、完整
原来教学中我们为了降低理解难度都喜欢将某一知识点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使问题变得支离破碎,就形成了问题分析的疲劳,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出现绕圈子的现象,这样便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应付状态,疲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使集中精力的黄金时间错过,从而不能把握所学知识,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做到深刻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前后的衔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提高问题的艺术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切实了解学生,提高问题的针对性、目的性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教师应该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对定义、定理内容的记忆,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可让程度稍好的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可让优生去讲解回答,促其对方法的归纳、规律的总结、拓展和升华,教师对他们的回答必须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收获,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设计要精心,抓住每个提问点
1、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他才能有兴趣去探究,才能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弧长公式的基础上可以设计硬币的滚动问题,“一半径是r的硬币沿直线无滑动的滚动一周,圆心经过的距离是多少?”这个问题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足以提供给他们争论的机会,这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习热情。
2、抓住学生的疑难问题。
浅显的提问,往往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难度使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认识知识,促进生成,这样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作为教师顺势利用学生暴露的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我设计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设计了许多的方案,都有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印象。
3、抓住学生的生成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时,设计了“有一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另两边分别是关于x的方程x2-12x+k=0的两根,求k的值?”在解决这个题时,有一部分同学考虑到3为腰长,从而求得,还有的同学认为3可能是底,但与所学知识联系不上,无法求出k值,这时就生成了新的问题,学生会积极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平时不够积极的学生的参与也让我欣喜。通过这些在学习后的拓展、升华,学生的发散思维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学生的发言中,这种发散思维使课堂增添了许多生成和精彩,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向发展。
4、抓住教学时机提出问题。
提问时机的把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问题抛出后,要留给学生思索和回忆的时间,学生就会思绪如泉涌。
新课程呼唤我们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但我们要避免问题过多、过滥,问题太浅,缺少思维空间等。提问的密度、难度、坡度、时机等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力求通过巧妙的提问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