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张凤云  陕西省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今年开始了作文生活化教学的课题研究。下面就本人在作文生活化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习作生活化的指导,让学生想写。
    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体会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屏闭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关注。他们缺少对自然生活的认知和情感体会,不知道怎样用文字去记录生活,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写起作文一是感觉无话可说,二是作文内容空洞乏味,三是作文缺乏一定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有些学生在作文时,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是因学生们还没有学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知怎样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精彩的感人内容。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社会生活,观察自然景物变化,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如我教学生写《我学会了××× 》这一作文前,先让学生学习洗衣服,学习洗菜、洗碗。我告诉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用心记录。一是要观察体会洗衣服、洗菜、洗碗的过程是分几步进行的。二是要记住这几步的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接着做什么。三是注意记住每一步是怎样进行的,要用哪些东西,有哪些动作,做这些事中有哪些情感和思想活动。通过洗衣服、洗菜、洗碗的劳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作文兴趣,也点燃了学生作文的欲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为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被一双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故事的开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也都可能成为学生作文中鲜活的材料。我们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充分自由的取材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为强化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指导,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分成小组自己到街上去买东西,买物品,让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易,赚钱的艰难,从而更加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二、激活学生作文情感的源泉,让学生乐写。
    我们知道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是浓厚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在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时,要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想办法激活学生作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生活感知水平。实践证明: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一次实践活动。我们要使学生作文心里快乐起来,就要不断地构建快乐作文的一种别致风情的作文心理状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作文记录生活,表现生活的快乐。
学生作文做到了生活化,就会使学生作文的泉水越流越活,永不枯竭。同时我们还要想办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去理解生活,学会在作文时能写“身边的人”记写“身边的事”,并使自己的心灵感受在作文时能够真实而完整地表露出来。
激活学生作文情感的源泉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优化习作方法指导,让学生爱写并且能写。作文教学时可采用让“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互改→誊写时再改……”的模式,让学生作文时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习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张扬其个性,让学生在写作时享受到作文的快乐。二是强化作文教学中以交流促写作的方法,这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老是把学生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学生作文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要让学生走入社会寻找生活,发现生活,会写生活。三是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学生不仅可以在阅读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以提高自己感受生活的审美水平。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思想情感和语言的营养,并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精读,更要深读,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
    我们知道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用功夫花时间去探讨去总结。我们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努力,我们的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一定会取得新成绩,我们的作文教学质量会有一个全新的提高。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