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的教学反馈
周志权,广西
关键词;课前反馈 课堂反馈 课后反馈
摘要;化学教学系统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及教学媒体诸多要素组成的一种复杂的组合体系。反馈系统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
教学中的反馈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的信息交流,是师、生都作为反馈主体,向对方发出信息,彼此相互接受信息,并依次调节自己教和学行为的双向反馈。化学教学中反馈形式有多种,根据反馈出现的时机,我认为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课前反馈
这种反馈一般发生在新授课之前,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反馈信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通过反馈,可以不断地矫正原有知识的偏差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在初三化学中新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时,选择制取装置时,可提问学生,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用高锰酸钾或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分别是用怎样的装置,为什么装置不同。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回答反馈给老师,得知前面所学知识是否扎实。老师又可反馈给学生纠正一些偏差,并且为后面制二氧化碳需选择怎样的装置作出了铺垫。最后得出结论:凡是固体与液体反应,并且反应条件是常温下都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而凡是反应物是固体,并且反应需加热的都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这样,对后续知识学起来省力、轻松。
二、 课堂反馈
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是在课堂度过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发生着各种信息反馈的现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有效组织教学反馈的环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构成课堂教学重要的反馈信息。
1、 学生听课时的应答、提问、神情
从学生语言、动作、表情等途径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反应可及时调整信息容量,转化传输方式或改变信息流向,以保证信息传输畅通无阻,减少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真和低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立即作出反应,予以适当的处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很感兴趣时,往往表现出注意力集中、目光有神、会心微笑等相应的情感反应。然而当学生皱起眉头、目光迟疑或情绪松懈,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换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基本概念初始课教学中更应如此,时刻注意学生的同步思维,发现问题立即调整,放慢教学节奏或拓展、加深、加快进度。如在讲解练习时,有个别学生突然切切私语,那么应注意是否自己题目讲错了,还是学生在前一道题目中还有问题没有听懂。老师应马上调节自己,快速作出反应,题目讲错了马上更正,学生没听懂可适当放慢速度或较难的题可重新再讲一遍。
对学生的质疑或提问应迅速反应,当即给予肯定、否定或做出恰当的解释。当学生提出一个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时,教师的冷处理反应,可以把握主题不受干扰;也可以说“这个问题与本课无关,课后我再与你讨论”或者“这个问题正是以后我们要研究的,本节课暂时不讲”。适当的回避反应可以赢得思考时间,又不致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带有共性的错误,对他们的错误反应进行提示和指导,教师的纠错反应能够引导学生迷途知返;对学生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和鼓励,采用或接受学生的意见并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方法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对学生各种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教师的反应可以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引导学生按既定路线前进,从而有条不紊地使教学有效进行。
2、 观察实验时的表情
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刚工作的时候,我做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发现只有前几排的学生在认真的看、听老师讲,后面几排学生有的甚至在讲话。其实钠与水反应是很有趣的一个实验,会看到金属钠变成一个火球在水面上游动。而他们为什么会这种反应呢?后来我才了解到讲台上做的有些实验,后面根本看不清。从此以后,我便把该实验改成了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很清楚。其他有的实验能走下去的尽量走进学生中使他们能看清楚实验现象,如比较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或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到实验室老师边讲解学生边动手实验来完成新授课,如讲“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时,让学生清楚“一贴二低三靠”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应该来讲比你老师讲台上做的演示实验效果要好,掌握得也较牢固,不容易遗忘。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时的反馈可弥补实验中的一些不足,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 随堂练习的反馈
在结束每个单元教学或整个课堂之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各单元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自己刚做出的反应印象清晰,通过即时反馈能及时强化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通过随堂练习,若即时评价进行得及时顺利,就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调控能力;相反,即时评价做得不好,学生就无法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调控就无从谈起。
如:化学第一章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一课时,讲授新课后,我就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来判断是哪一类变化。如“蜡烛燃烧”、“木材制成课桌椅”、“厨房中的液化气燃烧”、“家中碗打破了”等等。如学生能正确率很高地判断出来,说明这一堂课成功了,目的达到了。若判断中有差错,通过这样的练习,教师的纠正,学生不仅能从概念上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能从实例中去具体判断认识两类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教学反馈是协调整个教学系统活动,确保教学系统连续有效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具有师生间相互激励的动力功能,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功能和协调教学活动,优化教与学行为的调控功能。
三、 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的主要方式是课后练习,要通过课后作业测试水平。不要责怪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不要贬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削弱学生价值感的反馈是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应该花些心思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学生认真讲解他们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在化学作业批改中,我认为也应该有一些象语文中批改作文一样给点简单的评语之类的。如:有进步;上课要认真听;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条件;化学上基本概念的比较、理解等等。同时,对课后作业中错误多的个别学生也可进行面批,来个别辅导指出问题。
另外,反馈与纠正在教学中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纠正——再反馈——再纠正。课后作业的反馈应及时,否则拖个几天,学生对已做的作业差不多已处于遗忘阶段再去评讲似乎有点费心。应及时反馈与纠正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使正确之处得到巩固,错误之处得到纠正,促进思维的进一步优化,促进对解题方法的概括与提升。
通过课堂反馈,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信心;教师则可根据练习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如“构成物质的微粒”这一章,对于老师来讲,十几年的化学教下来,内容很少、很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讲,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是很抽象的,理解起来较难。老师一定要放慢速度,立在学生角度去看待这一章内容少、但较抽象的微观粒子。
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几种方式,作为有经验的教师应从反馈的教学信息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展。如果老师能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生物学教学
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