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怎样对学生营养午餐实施全程有效的监管
                                        浅谈怎样对学生营养午餐实施全程有效的监管
   廖新华  陕西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贫困边远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现象问题突出。为提高贫困边远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现在的每生每天4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的营养午餐,就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对原材料采购、入、出库管理、营养配餐、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全程有效的监管,保证国家财政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安全放心地吃到学生嘴里,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那么,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怎样才能对学生营养午餐实施全程有效的监管呢?根据笔者近两年的管理实践认为,除了必备的硬件设施条件外,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要选好用好管理及从业人员。在一次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会上,一位县教育局长大声讲,“一个连书都教不好的教师,能管好营养餐吗?不能。”可见,营养餐管理及供餐人员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寄宿制学生的一日三餐安排是否合理,走读生的午餐营养是否均衡,吃的是否安全、卫生、营养、热乎、可口、放心,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他们来实现。
其次,对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组织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食品安全基本知识、营养配餐技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持证上岗。
第三,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食谱,做好价格预测预算。要参照有关营养标准和指导食谱,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食物季节性供应情况以及市场价格,制定成本合理、营养均衡的食谱。营养午餐食谱,要求以周为单元编制,食物种类要包含粮谷类、肉蛋奶类、豆类、蔬菜及植物油,一般主食以大米饭或馒头为主,菜谱为“一荤、一素、一汤”,选择多样的食物,既做到膳食结构合理,保证提供营养素种类齐全、含量充足,又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做到易于消化,卫生安全。
第四,把好食料采购、入库、出库、索证等关口。食材采购应根据一周食谱所列用量进行分类统计,列出采购计划,再根据计划到经审定的企业中定点采购,按规定索取供货商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报告或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采购进货单或发票,且有供货商(人)的姓名、地址(店址)、联系电话、日期、印章、签名等有效信息,做到源头可控,有据可查。食材入、出库须专设库房,专人负责,签字确认。建好采购、入库、出库登记台账,实行学校与供货商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第五,做好成本价格核算、公示,确保营养午餐零利润经营。营养午餐价格按粮油、肉、蔬菜等原辅料成本核算,据实结算,水、电、燃料、运杂、设备购置、人工费等在财政补助不足的情况下,由学校公用经费列支,不得侵占学生利益。食谱、食料出库单、成本核算、收支情况等应及时公示,自觉接受监督。
第六,严把加工烹饪环节,严格炊、餐具清洗消毒。食料出库后,应在监管人员的监督下进入加工流程,确保原材料不走样。加工食品时应做到分池清洗,分容器盛放,分工具加工,标志明显,分开使用。烹饪食品应按照“先洗后切、烧熟煮透”的原则,其烹饪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烹饪后的熟制品、半成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第七,做好食品试偿、留洋记录。学校食堂每餐次饭菜出售前30分钟须由经营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监管员共同试偿,并做好记录。每餐每个食品成品须按要求检查登记、留样备查,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放置于专用冷藏柜中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餐次、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
第八,教育学生不挑食、偏食,杜绝浪费。俗话说:“众口难调”,营养午餐是集体餐,由于学生个人喜好、口味不同,难免存在挑食、偏食、浪费等现象,这就要求各方配合,加强教育引导,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第九,建好营养餐财务专账、报表及档案资料。营养午餐是实施“营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按文件政策要求,规范财务管理,做到账务清楚,日清月结,账账、账证、帐物相符,资料齐全,档案规范。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