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
朱桂玲 陕西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墙面环境,虽然也肩负有教育功能的职责,却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将其等同于“装饰”的观点仍然存在。那如何发挥主题墙饰的教育价值,让主题活动与主题墙面建设相互呼应、相互支持,是墙面环境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又使幼儿在与墙饰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呢?
一、促进主题墙面与课程之间的互动,使其源于课程且同步于课程。
主题墙是幼儿教育活动这个大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我们不能割裂了它和课程的关系,它源自课程,展示课程,同步于课程,同时它又反过来会影响课程的推进、实施、丰富并生成新的课程内容来。
主题墙环境的创设与课程内容应有机的联系起来,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成为课程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并通过与主题墙的互动丰富幼儿自身经验。而现如今某些幼儿教师组织完某一教学活动后,会及时布置相应的主题墙与课程内容进行互动的少之甚少,如果有的话也只是滞后很多个主题后再进行创设,严重与课程内容进度不符。例如,以《春天来了》为主题展开课程的教授,出现了以下活动:“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春天的花”“有趣的春游”等。教师在教授这一课程过程中,未能及时创设《春天》这一主题墙,甚至还是冬天,导致了主题墙和课程内容严重脱节,主题墙的互动性功能严重衰竭。
因此,老师们要不断加强创设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联系,熟悉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创设与课程进度相符的主题墙环境,用以巩固课程内容的实施及发展,更好的发挥互动主题墙的功能,此外,教师应不断增加的创设的灵动性,根据幼儿日益变化的兴趣和关注点生成的主题,并且不阻碍课程内容的进度去创设主题墙,使主题墙和课程充分进行互动。
二、加强主题墙面与教育教学之间的互动,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
在幼儿园里,主题墙永远是幼儿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永远是最醒目的,老师们总是费尽心思创设出五彩缤纷、内容丰富的主题墙供幼儿观看欣赏,而老师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地与成形的主题墙进行互动的频率较低,这种互动现象的缺失在幼儿园里也较为普遍。其实主题墙是一本很好的教学素材,幼儿教师总是忽略了主题墙这一互动性功能,只是将其当成一种漂亮的装饰。
因此,主题墙环境创设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活教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布置好的主题墙上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来实际观察和摆弄主题墙材料。例如在创设“春天”这一主题墙时,开学初老师们可以只布置几个小朋友和几棵光秃秃的大树,随天气转暖,逐渐增添内容。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草、柳树发芽,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动手绘制嫩绿的小草、柳枝,剪贴上墙;再引导幼儿观察小草、柳叶变化,颜色怎样从嫩绿变翠绿,继续绘画、剪贴;然后引导幼儿观察花蕾、花朵,动手绘画或剪贴花儿,丰富完善画面。这幅主题墙是幼儿通过各种感观去观察的春天,这也是一个逐步学习认识春天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对自己所观察的春天非常感兴趣,这种主题墙与幼儿的互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巩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三、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合理布局 。
陈鹤琴先生说过:“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更加爱护。”幼儿是墙饰创设的主体,每位幼儿都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墙饰的创作不能只是老师独自构思、甚至包办代替幼儿完成。这样的墙饰是毫无价值的。墙饰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参与板块制作。同时,又要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1、墙饰的形象和色彩应适宜
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就应创造富有童趣的形象和明朗、活泼的环境气氛。优美、淡雅的色彩,活动的造型,都会给人以亲切,舒适、喜悦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进行墙饰创设时,还应充分考虑,形象和色彩对幼儿的影响,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墙饰创设中去,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幼儿园的墙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还在于它必须服从教育的需要,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它能诱发、引导、甚至直接决定幼儿进行活动的结果,将教育的主题内容转化为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墙饰,即寓教于墙饰之中,让墙饰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因此,墙饰布置的内容应注意纵面、横向发展的序列。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基本立足点。墙饰应该结构简单、色彩鲜明,感官刺激明显;供给他们操作的物品应该形状多样。
2、墙饰空间安排宜疏密搭配
教师应注意尽量将墙饰降低到与幼儿视线相平位置,移开挡住幼儿视线的障碍,保证幼儿既能看到,又能触摸到墙饰,减小墙饰与幼儿的空间距离,使“高高在上”和“藏”在背后的墙饰能与幼儿见面,使幼儿随时都可以接受教育,使墙饰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在墙饰创作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主题墙的版面毕竟有限,如何将所有幼儿的智慧和想法展示出来而又不觉得空间太过压抑?可以采用将幼儿作品的上沿重叠并有层次的张贴,也可以在主题墙附近利用渔线的悬挂效果将幼儿的作品悬挂在空中。充分利用墙面,空中,多种展示形式,做到有张有驰,才有美感。
3、墙饰展示作品宜难易适当
幼儿的每一件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作为教师应该给每个幼儿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幼儿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有的孩子能力较强,制作出来的作品精致、美观,而有些孩子能力较弱,做出来的作品不够美观。那该怎么办呢?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老师应调整策略,有的放矢,根据幼儿发展层次的不同,需要教师灵活地安排幼儿布置的内容,在幼儿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布置。能力弱的幼儿做不出美观的手工,那就放低要求,引导他们参与资料、图片的收集或者制作板块边框装饰。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
四、加强主题墙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扩宽材料及内容的渠道
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收集更加广泛的材料和主题内容,以丰富主题墙内容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而现如今在主题墙创设中,幼儿教师总觉得跟家长沟通太烦、让孩子从家里带太难,教师总是买现成的材料,在创设中缺乏家长的参与,主题墙创设材料和内容获取的渠道狭隘,如幼儿园常常创设《美丽的家园》的主题,原本可以将其分成:生活小区照片展览、“我的家”绘画作品、热闹的马路、清清的河水、家乡美景等系列版块,这些版块都是很好的利用家长资源的机会,可教师们笼统的将其转变为同一版块,直接将教学活动的教具、幼儿的手工作品贴上主题墙,直接从网上下载、打印出大量现成图片和资料用于创设,不仅使主题墙的材料、内容过于单调,又丧失主题墙与家长互动的机会。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创设缺少了主题墙与家长的互动,主题墙只是成为一种为布置而布置的形式。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变家长观赏为家长参与。例如:在 “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中,家长记录孩子成长的照片,家长们互相欣赏,伙伴们互相讲解,增进了同伴间的感情,在讨论什么是好朋友,谁是自己的好朋友时,小朋友们争先讲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请家长帮助孩子和好朋友拍照留念。 教师将幼儿作为主题墙布置的主体,合理利用主题墙和副主题墙来呈现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种环境记录是家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不仅反映了幼儿的学习成果,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过程,恰恰是家园共育的好机会。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