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网伤
                                                                   网伤
                                                              陈咏  四川省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 
    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它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机遇、财富。但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种种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
网络,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游戏在不断发展壮大,游戏类别也越来越多
        首先,它侵占了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浪费了无数父母的血汗钱,也白白耗费了自己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多少有才华的少年一旦被网络游戏俘虏后学习一落千丈,国家的宝贵人才就这么被摧残了! 
    其次,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大量内容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这种“电子垃圾”和“精神毒品”,正在与学校、家长,与全社会争夺我们的青年一代。如果一代青年都接受了这种潜移默化的灌输,为自我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未来的中国社会将是什么样子?人们还有社会责任感吗?还有自我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吗?社会还有凝聚力吗?
    第三,降低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能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交往和增加社会知识的机会,其意志、品质、自制力、交往能力变得更加脆弱,社会责任感也更加淡薄。
    第四,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大量课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上网,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准。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于物质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其相似。当今网络游戏的内容,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
    第五,网络游戏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了犯罪,淡化了家庭关系,以及学校和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恶劣的是,网络游戏开发商还在加紧吸收一些我们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以开发出更加“好玩”(换句话说更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来。这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本来可以去创造真正有利于社会的知识,现在他们却被用来制造更具有毁灭性的“武器”(游戏),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迷恋上网络游戏。这对于网络游戏开发商当然是一种良性循环,但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却是一个恶得不能再恶的恶性循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的争夺战。
       他是一位学习努力,成绩出色的学生,小学经常班上前三名。初中时,有一次看到同学们在玩游戏,自己也去玩了一下。可不玩不知道,一玩就被电脑吸引住了,经常通宵达旦。父母在外辛勤打工,家里年迈的爷爷奶奶以为他在姑姑家,姑姑认为他在自己家。长此以往,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了上网,初中毕业时他选择了外出读职高。父母及亲人还以为他上进了,却没想到他却抱着车费和生活费一头钻进网吧,直至半期后老师打电话给外地的父母,才知道他也是很长时间没到校了。后来他辍学了,外出打工。第一个月挣了钱,他用钱孝敬了爷爷奶奶,父母及姑姑。全家人都开心极了,以为这孩子有出息了。没想到,从第二个月起,他又一头钻进了网吧。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连班也不上了。没钱上网了,东借西借,借不了了,便卖东西。没东西卖了,便拿家里人的钱,拿了钱便躲到远远的县城去上网,家人根本无法找到他,他的家人已经绝望了。父母甚至因为他而闹起了离婚,爷爷奶奶因此也气得卧病在床.....生活中,还有很多因游戏而酿发的自杀,他杀,甚至杀害家人的悲剧,多之又多,不胜枚举,让人触目惊心。如今,闲置在家的无业青少年为数不少,长大后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学习,网吧成了他们空虚生活的主要寄托,不是成天玩游戏,就是聊天,一天吃喝拉撒都泡在网吧里,没有钱了就靠偷抢,甚至拉帮结派,成立小团体。大量的案例证明,疯狂上网已经导致青少年亲情淡漠,他们往往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事物,从而形成暴力、乖戾的人格以致酿成悲剧。
    网伤啊,伤了多少孩子的前途,伤了多少家庭的幸福,伤了多少中国未来的优秀人才啊!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广大学生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成就明天,从今天开始,告别游戏,健康上网。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