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晓勇 四川省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学。
当前语文教学已从过去那种一讲到底的注入式逐渐转向提问式、讨论式,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他们还是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思路转,稍一“离谱”就被拉回来,重新纳入到教师设计好的轨道中,仍旧处于被动地位。“教”是为了“不教”,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况且当代学生强烈的信心和参与意识也决定了他们不愿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而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去。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放手。我们在教同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不同,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可以有所不同,他们的收获体会也可以有所不同。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教师真正做到多引导、少控制,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有所发现,在许多问题上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指令式动作方式,给学生以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识字、朗读、评议、复述、作业都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如:“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哪一处你觉得最感动?”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要大力提倡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永葆本来就有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敢于挑战的气概。例如,教学《林海》一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几个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中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出作者描写的那种景象,读出自己喜欢的感情,喜欢画画的可以把这种景象画下来。这样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很高,读、品、评、赏、画,不一会课堂上各抒己见,画面纷呈,学生把喜欢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把优美的景象画得形象逼真,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
三、要交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权利,让学生多读书,学会读书。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告诉我们教师阅读教学要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如何让学生多读书,且学会读书呢?
1、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经常用古今中外的实例,说明学习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并且要针对课文的实际、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学习《鲸》一课,我就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有关‘鲸的知识竞答’活动,分四组来比赛,看哪一组同学对鲸的知识了解最多。如果想获胜,就必须熟读课文,要边读、边想、边记,现在给大家十分钟准备时间。”这样,学生的读书兴趣都被调动起来,纷纷打开课本又读又记。在教《人名大会堂》、《颐和园》等课时,我就采用“争当最佳导游员”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课文感人至深,最适合朗读,我就搞个“小小朗读比赛会”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一味读,不讲究方法,不会在“会”字上下功夫,就难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真地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圈点批注、勾画的习惯,边读边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我把课文阅读概括为“四读”:一读“生字词”,即通过查字典、词典,扫清生字、生词障碍;二读“句子”,即把句子读通,正确理解句子表达意思;三读“感情”,即把整句放在文章之中,让学生读出感情;四读“感受”,就是要读出体会。
三、要建立教给学生自主质疑,研讨自主的教学机制。
人们常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中,我尽量压缩讲课时间,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出的问题有水平,谁就是好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学生提问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学生的问题一般可分为零碎型、广杂型、简单型、价值型。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要训练学生读书或查字典解决;对于零碎、广杂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梳理,围绕学习目标去梳理;对于有价值的提问,要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批注留存下来。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教师要尽可能放手,再放手,相信学生的集体智慧。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将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提出的重要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在研讨中强调让学生把自我解决的问题或帮助别人解决的问题大声朗读展示出来。
四、要科学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新大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地利用教材中创造性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讲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启发学生如果在现代条件下,你还有别的更科学、更省力的的方法吗?以此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麻雀》一课可将老麻雀的护子之爱发散到其他方面的母爱,进而扩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真诚地爱,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草船借箭》训练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我是什么》通过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小马过河》教育学生遇事要发挥主动性等等。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中,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要给学生自主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充分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就能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学习《凡卡》一课,课文结尾处写凡卡给爷爷寄出求助信后,满怀希望,做着幸福的美梦入睡。我启发学生进行假设和推理: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收到又会怎样?凡卡的命运会改变么?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情节。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若能适时引导学生对插图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有一幅插图,就可启发学生邱少云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他在想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