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刘荣碧  贵州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的作文创作千篇一律,学生灵性荡然无存,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如凤毛麟角。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把目光投向生活,让学生在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练就一双慧眼,打开感悟生活之心门。叶老曾说:“生为此,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观察生活中练就一双慧眼。在默默观察中发现生活的美,在不断的联想与想象中丰富写作素材,在反复体验、思考中启迪创作灵感。下面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中留心观察,学生便善于感知,善于表情达意。由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多问,发现生活的奥秘。每周,我都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引导学生看书看报看新闻,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景和物,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悟到的,以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让学生把看到的国内外新闻、学做的家务、走亲访友的经历、校内外大事、人文景观等引进教室,鼓勋学生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和“有话说不出来”的问题。
  (1)参观社区、村委会活动室。孩子眼中的家乡一下子变美了,城市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中学作文素材积累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激发他们主动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虽然家乡城市化了,但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传承仍然不变。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注意特有的劳动场景。虽说家乡城市化了,但对农村劳动场景不可忽视。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牢牢抓住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活动,捕捉素材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才干是激活学生乐于表达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总是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排球比赛、运动会、班队活动、语文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从中捕捉材料,并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表达。
活动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专长,表现了自己的爱好。由于有亲身经历,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且乐于表达,不仅写出了一批精彩作文,还形成了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丰富他们的情感,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乐,品尝生活之味,潺潺的清泉从笔下自然流淌。
  三、要善于动笔,勤于动笔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效率,以此为契机,把学生引入创作的高境界。还要主张学生多写,每天都要写一点,日记也行,片段也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时间长了,逐渐会培养出写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四、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五、整合学科,开发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联系是挖掘作文材料的又一途径。数学课的操作,自然课的实验,美术课、劳动课的制作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因此,我经常与相关老师联系,了解教学情况,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精彩片段,发掘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作。
  在综合课开展了对周围生活环境调查后,指导学生撰写《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学习了课文《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放飞想象,畅想未来,写《克隆地球》《30世纪的生活》;在数学课开展丈量活动后,让学生写《我心中的尺》……充分挖掘并巧妙利用各科中的习作素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困惑和苦恼。
  六、课外阅读,拓展素材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广泛阅读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也能为学生习作提供大量的范例。课外补充阅读、扩大了课内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总是积极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到学校图书馆阅读,剪贴报纸阅读,上网浏览阅读……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逛书店、买好书、读好书的习惯。阅读中我要求学生及时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心得体会。定期开展故事会、成语接龙等活动,多途径、多方法地拓展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使学生不断明理、析法、悟序,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学生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唯有如此,习作才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
总之,作文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心智活动,实践性很强,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全靠自己的亲身实践,而且这种实践是其它任何实践都不可替代的,作文过程的特殊性就在于:不是在理论(写作知识)的指导下去进行写作实践,而是应该在不断的、反复的实践基础上去感悟理论,掌握技巧。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