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陈延平 (重庆市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 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抛尸大海......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令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教师的人格品行对学生学习上的影响尤为重要。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我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感悟到老师的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德育内容是隐形的,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早于西方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在现代,我国数学成果的丰硕,如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他被国际上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讲授初二上学期有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3、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例如,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除此之外,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如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等,例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4、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的。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朴实的学风,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养成理智、自律的习惯;借助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时“依规办事”的习惯;通过数学演算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方法上做到文道结合,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春雨,滋润万物。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