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杜育东 四川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以新课标为指引,以现代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新手段和新途径。通过教师的导引点拨,学生的合作探究,真正实现“对话”的精彩有效。笔者通过近年来进行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并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得出一些体会,愿与大家分享并期各位同行赐教。
一、全面把握三维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 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即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漠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的情感体验,忽视“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以致于语文课原本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变成了机械乏味的纯技术学堂。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是作者、编者、教师和学生四者沟通感情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总是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存在的,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虽然有些课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较多,有些课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较少,但无不闪现情感的火花。只有挖掘教材,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鸣,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要准备情感,要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课。教师语言的亲和力,能使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情感。
其次是加强学生的情感主体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细细品味,深刻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情感基调,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学生把握和体验了情感之后,应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如采用配乐诵读、即兴表演、想象复述等形式,及时再现情景,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提高情感性教学的质量,使之成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感召力量。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 “预定性”,为参与阅读教学的 “生成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学生参与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以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全面把握教材的三维目标,努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期实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