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李增孝 云南省师宗县
【摘 要】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 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二是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三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四是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五是即时评价,总结概括是课堂讨论的落脚点和归宿。        
关键词 :  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其中课堂讨论成为教师们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讨论着眼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新方式。但是,我发现,有的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成为公开课、优质课“作秀”的手段,难以收到成效。如何利用好课堂讨论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实现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 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在命题的技巧上, 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 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 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二)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三)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 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 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 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 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课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课堂讨论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坚持“学科互补、性格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应以6-8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还需进一步进行角色分工,找出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角色还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换。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积极参与、适时介入、及时引导,做好讨论的组织调控工作。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思维结果的雏形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要学会专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讨论进程,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以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应“重点关照”性格内向、表达能力欠佳、反应较慢的学生,有意识地给这些学生创造弥补缺憾的机会,可以以指定发言的形式给他们另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学生要起主体作用。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讨论式教学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导演”角色,学生是“主角”,这就对教师在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同时还要大力提高科研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讨论式教学法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容、理解的讨论气氛,善于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托尔斯泰说:“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们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在讨论课上,教师要适时地运用“见解有新意”、“观点有创新”、“论述有条理”、“演说棒极了”等鼓励、赞美语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再次,要沉着应对,掌控课堂。讨论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是让学生无边际地、天马行空地讨论。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 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如我国目前下岗待业人员约为1100万人,这对一个拥有12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与美国当时约有占劳动人口1/4的1500万人失业更是不可比似的。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 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四.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中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是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的探究性学习问题。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如讨论戊戌变法的性质、洋务运动的作用等;也应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如组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改革开放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潮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开展专题性课堂讨论一定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同时,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是探究性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活动,教师还应引导学全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五、即时评价,总结概括是课堂讨论的落脚点和归宿
即时评价,总结概括是实现课堂讨论有效升华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比结果更重要的教学理念。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即时作出点评或给予激励性的、客观真实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的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的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比较、反思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付诸笔端,让学生描绘自己在讨论中所获得思想果实,反思自己的思维历程,从而使思维得到继续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持续增强。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归纳,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它发挥实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还需要广大高中政治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任建芳.高中历史合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0,(48).
[3]宋蔚.提高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功效之我见.考试(高考族),2009,(09)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