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激发学生情感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情感 提高教学质量
                                                      李琼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力行路小学校   
 
   摘要:虽然短暂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但让自己感触良多:在课堂上要不断
 
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如今,教育体制的变动,课堂上已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的导向,教育教学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情感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研究表明:学生接受信息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去拨打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情动辞发,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创设、激发 、 摘句、体味 、精读、诱发、  再现  、欣赏、深化 
 
   虽然短暂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但让自己感触良多:在课堂上要不断
 
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如今,教育体制的变动,课堂上已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的导向,教育教学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情感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反应。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研究表明:学生接受信息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去拨打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情动辞发,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就本人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能强化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抓住文中的感人情节、重点词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唤起下激发求知情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例如教学《董存瑞舍生炸暗堡》一文,在揭示课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题中找出重点字眼----炸,接着再提出问题: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他又是怎样炸暗堡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文,自学过后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引导他们领会文中描写敌人火力点猛烈,董存瑞主动请求去炸暗堡的关键词,并借助多媒体进行气氛渲染,让学生去想象,再现当时董存瑞用左手托起*包,顶住桥底,右手猛拉导火索的场面。让学生仿佛看到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立的英雄想象,仿佛听到暗堡被炸毁的巨大响声,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董存瑞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敬之情。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感,从而达到渗透教育。
二、摘句拈词,体味情感
      课文中的有些词句表达了特定的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仔细品味和揣摩,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一句:“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这个句子的中心词,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词,我们应抓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并以“谈《水浒》、谈碰壁、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这四件事,领悟到伯父受到“爱戴”的因为他学习认真,对旧社会的痛恨及对人民的热爱,从而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尚品格。又如《梅花魂》一课,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朦胧。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级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请学生把描写外祖父三次落泪的语句分别找出来,然后在仔细品味、揣摩:外祖父为什么要落泪?学生通过仔细品味和揣摩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他对祖国的眷恋坚贞不渝,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爱国主义教育,我特别布置学生课外举行《我的中国心》演唱比赛。
三、精读语句,诱发情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朗读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诱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它要求教师在运用朗读手段时把握语调、节奏,以声传情。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应以低沉、凄切的语调缓慢地诉说着敬爱的总理的逝世,涓涓语流,如一曲挽歌,把学生带入肃穆、庄严、催人泪下的气氛之中,使学生领悟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又如《凡卡》一课第八自然段,在朗读时,要悲伤带着哀求,当读到:“爷爷,我给您跪下,带我离开这儿吧”时要读出急迫痛苦的语气,渴望爷爷马上带他离开这个地方。在指导学生读这段时语速也要有变化,读到哀求时语速要加快,读到痛苦处语速要慢,一字一顿,如泣如诉,必要时还可以抽噎嘎然而止,渲染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气氛。
四、形象再现,辞发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面是心灵的镜子。教师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教学时教师应将生动多变的体态语与准确精当的言语结合起来,让课堂上的喜怒哀乐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协调、同步,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产生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教学五壮士英勇歼敌这一部分时,教师以刚劲有力的姿势,坚毅而又充满仇恨的表情,再现五位壮士英勇歼敌、顽强不屈的视觉形象。另外,在教学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部分时,我们又将五壮士视死如归、坚毅的表情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加上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让学生从感知中品味催人泪下的英雄壮举,激发慷慨的情怀,形成与英雄心灵相通,与课文感情相融的心境,油然升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欣赏体味,深化情感。
      欣赏是一门艺术,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教学中教师要凭借丰富多彩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境,陶冶美的心灵。例如《林海》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将多种修辞巧妙组合,抒情生动鲜明,联想丰富深刻,语言准确优美。作者老舍先生把自己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和亲切舒坦的感受融在修辞之中。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重点词句读懂,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真实含义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特别要透过语言文字,通过品读、有感情朗读,在眼前呈现岭、林、花的美景,获得悦耳、悦目之感,理解“兴国安邦”的含义,从而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不断拨打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情动辞发,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