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何 薇 云南省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导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突出主题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训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不要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扼杀者。实施“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刚刚入学的小朋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感兴趣的,他们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种很开放的思维方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又如何呢?纵观我们的课堂,我认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老师对说错的同学或不符合老师意愿的同学大声的训斥或表现出讨厌的情绪,认为这样的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听讲,导致“胡说八道”;另一种是老师耐心地引导,使其知道这样的分析为什么没有道理,怎样分析会更加合理,并对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做法,给予鼓励。两种处理方法就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前者学生的自尊心极度受到伤害,他们在严厉的气氛中,思维受到压抑,他们不敢再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习惯于听别的小朋友怎么说,而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甚至不敢独立地想,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会遭到老师批评的。而后者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受到张扬,无拘无束,虽然想错了,老师还表扬他肯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他们非常爱动脑思考一些问题,因为他们是会受到老师鼓励的,他们不满足于听听别人怎样说,而是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乐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两者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唯我独尊,搞课堂上的“霸权”的老师必然会教育出一些所谓的“笨”学生,因为你已经把学生的思维个性在你的不经意中扼杀掉了。因此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单一、僵化、呆板,而那些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的老师,必然会品尝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给老师带来的惊喜与快乐。
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时,用短除法求解为:2×2×3×3×2=72。有一位学生提出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能否用36×2或24×3?问题一提出,立刻引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正确;有人认为是错误……教师及时表扬了该同学善于观察、敢于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短除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证明了该同学猜想是正确的,探求出“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更加简捷的算法,即:可用其中一个数去乘另一个数独有的质因数。
二、加强能力培养
“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个年级教学的始终”。这是教学大纲对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突出所在。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只重知识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必须改变。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抓好“三动”是“发展 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学小学第七册加减法简便算法“113+59”时,教师既不先作辅导,也不让学生阅读教材,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尝试,比比谁的简便方式多、谁的方式更简便。学生反馈出各种解法:110+59+3;100+59=13;113+50+9;120+59-7;113+60-1……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拓展了他们思维空间,而且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精神。
二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开口说话”。“说”能加深理解,“说”能训练表达能力,“说”更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说操作过程、说思考过程、说依据、说质疑、说独自见解、说总结等,都是学生说的内容。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说。
三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为此,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