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张丽军 云南省
材料解析题在高考中的分值是独占半壁江山,它也是历年高考的主要和常见题型之一,作为一种主观性试题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它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思考论证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具有极好的发展趋势。但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难”,也是学生的弱项,丢分多;答题不得要领;逻辑性差;要么是风马牛不相及,问东答西;要么是隔靴搔痒,写不到点子上;病句、错字层出不穷;还有的同学把材料扔一边,自说自话。这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而造成的。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步:
一、审
审就是审读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分值、范围、立意、设问等,这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
概括起来就是要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比如审材料解析题的类型,综合起来材料解析题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文字式材料解析题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式材料解析题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
(3)图片式材料解析题
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辨别真伪(如上海高考“邮票”题),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课本上去。因此,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配合编制出来;才能具有适当的难度。
(4)开放型材料解析题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题型,与传统材料解析题不同,它不是强调求同思维,而是突破封闭性命题思维方式,搭建开放的历史思维桥梁,形成多层次的历史结论和观点接口,将试题的命制和学生的论证导向开放性,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混合型的材料解析题
该类题型将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等结合起来,其突出的特点是材料类型多样化,以多种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读
读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是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条件,就大部分同学来说,
读懂、理解材料至少需要读材料三遍。材料中最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每段的第一句、最后一句和省略号的前一句、后一句。具体到处理试题时候,根据您所感觉的难易,可以灵活掌握,最好第一遍就把材料和设问全部读完,第二遍就带问题去阅读、理解,将问题逐个解决。
首先是第一遍要粗读,确定解析对象和时空条件,一般可以根据材料的出处、按语、注释或内容确认。如广东卷第31题,可以从材料一、二中的注释(即秦始皇、汉高祖)确认秦汉时期两朝的统治特征,那么就可以迁移课本中秦朝的暴政、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等有关知识,来理解材料,回答问题。
其次是第二遍要细读,要借助材料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句号,理清层次,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还要考虑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材料反映的作者的立场,观点等。对组合型材料,还要考虑各段侧重点是什么,作者的立场、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等。比如准确识别材料中对历史的叙述、描述的和对历史的看法、评价之间的不同,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对历史的叙述、描述是表达客观历史事实本身;对历史的看法、评价是表述作者对自己的一种态度。二者在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最后,第三遍结合设问重点读,答每一句,都到材料中去找你用符号标出的关键语句,重新阅读、理解,然后看清题目的要求加以概括作为答案。
三、链
链就是建立材料与材料、材料与教材、材料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一道材料解析题一般都有多个设问,各设问之间往往有紧密的联系,尤其要注意解答好第一问,是否准确,完整将会影响后几问的解答。
材料解析题所选材料有的出自教材内容,更多的出自我们没学过的文章,其对有关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认识不一定与教材保持一致,那么我们做题时,在所给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矛盾时,首先要忠实于材料。特别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寻找依据、概括思想、比较异同、分析现象等,就要老老实实地从材料中找答案,不能因为与教材一致就脱离材料。
我们做材料解析题,一般是以教材为依托,一是教材的内容,一是教材的观点。我们反对照搬教材,要求忠实于材料;也反对脱离教材,一味地自由地发挥。一是材料与教材间有以上关系,一是材料很多时候也会要求我们结合教材来思考问题。
四、答
答就是精心作答,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落脚点。
构思答案时,要体现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试题所给的材料;二是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三是要结合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体感受。
笔者认为组织历史材料解析题答案要注意以下“四性”:
1.答案的规范性
组织答案要使答案一目了然,层次清晰,要言不烦。答案要从思维角度体现了条理性,清晰性,从逻辑上讲要体现有序性和严谨性。答题的规范上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提示化。高考阅卷是采点赋分,其要求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性,还要看你的思维的方式,表达的逻辑。答案庞杂,一逗到底,阅卷者看得眼花缭,要点采不到,不易给高分。
2.组织的全面性
组织答案要全面、完整,不要遗漏要点。我们在读材料时,要边读边画思考,看每则材料中有几个要点。其技巧是看有几个句号或分号,也就是有几层意思。读完几则材料后,还要统筹兼顾,“目有全牛”。把几则材料综合起看,并注意材料间的联系。如果在设问中要依据哪几段材料,也就是说这几则材料都要用到,在你的答案中要有所体现,如果有些材料没被用上,你就要重新思考和组织答案,以弥补已经出现的失误或错误。
3.答问的针对性
答问的针对性就是针对题目的设问的要求作答阐释,按要求组织答案。其关键是审准设问的关键词,是“依据材料”还是 “参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前者要求我们坚持“论从史出”,所作答案和结论一定要从材料的显性或隐性知识中来,而非课本上的结论和观点,是对材料的或概括、或归纳、或综合、或分析、或比较。如果是后者则要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为主,所学(课本)知识为辅,二者兼顾。
4.语言的精炼性
语言的精炼性是指答案语言表述要简炼、准确、规范。我们要根据材料设问的类型、侧重、分值、决定答案的长短祥略。可先打个草稿。打草稿的过程就是深思熟虑的过程,能斟字酌句、避免冗言赘句、“下笔千言,离题太远”。作答时还要注意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语言的简炼上首先要做到三化,即简洁化、条理化、术语化。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再次使用语言要科学。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近几年高考文综材料题言简意赅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