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及对策的研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低效现象及对策的研究
李美玉  吉林省
 
基础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灌输式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它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目前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被广泛运用。
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教师对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其形而无其实,严重背离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削弱了课堂教学实效。
一、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及原因分析
1.合作学习内容不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未充分考虑合作学习内容是否恰当,学生是否乐意接受。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绘制单元知识结构图表,第一小组负责第一单元,第二小组负责第二单元,第三小组负责第三单元,第四小组负责第四单元。教师只让第一小组展示了学习成果,第二、三、四组要等到上到该单元内容时才展示,这样,第四小组的合作成果到将近学期末才可以展示。由于时间跨度太大,小组合作缺乏即时竞争性,下课以后二、三、四组学生很快就把教师布置的任务抛到脑后了。这样,因为教师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时间跨度太大,所以不能及时激发学生急切完成合作任务的愿望和探究的兴趣。再例如: 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所提供的的话题是“说说日常生活中的规则”。看起来,在课上各小组的学生的确讨论得很热闹,而且的确在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内容进行交流,可仔细想一下,这样的话题有必要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吗?我认为,这个问题难度不太大,以初中生的认知水平都能理解的。此外“日常行为规则”是应该属于社会常识的问题范畴。从这一课例中,不难看出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有的难度过小,合作意义不大。如果安排的任务难度过大,又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合作也难以持续。
2.分组活动时间过短,学生合作不够充分。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生活在法治国家》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小组合作话题“为什么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 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分组进入到了积极的合作学习状态,可在学生讨论得比较热烈的时候,该教师一看时间不多,就匆匆让学生停止了讨论,进行了小结归纳。其实,这个问题是该课时的难点所在,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完成这个合作探究任务。还有位教师提出问题后,催促学生:“快快快,抓紧时间!” 三分钟不到,他就已经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了,有的学生还来不及认真思考,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主题探究。上述课例中教师虽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急于完成,学生讨论时间太短,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变成了假讨论、假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际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教师的角色,起不到引领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的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要么忙于看教案,要么在一旁等待,要么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有时为了让合作学习中的交流更顺利,某些教师会利用巡视的机会,将自己的结论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还有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不及时进行点评及引导,使得合作学习缺乏评价导向,表面上很热闹,但教学目标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4.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他们在讨论中往往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例如:合作学习开始了,有的小组七嘴八舌,交流得很热闹,但仍然有个别学生东张西望,无所适从,还有学生独自看书,也未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这种学生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的现象,也是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技能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等合作品质得到不断提升。
二、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主题,有效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兴趣。
合作主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展合作教学。例如:在执教八年级上册《8.1 竞争?合作?》这一框时,我设置“小玉嫉妒小英比自己学习好,期末考试前拿走了小英的复习资料”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探讨“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学生的同龄人,并且故事来源于生活,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中下等学生也毫无为难情绪,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点办法。学生相互启发,思维得到拓展,合作效果非常好。
2. 正确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未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也不可能有深度。因此,这样急于求成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预设目标,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操作方法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例如:在执教八年级上册《6.1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框时,让学生搜集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好处和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出中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网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再与同桌交流,然后在全班性的交流。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的学习目标,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师适时发挥作用,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在多重角色中切换。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提出合作要求,要求学生明确合作规则,掌握合作技能,学会倾听和包容等。教师还要适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用各种点拨方式使他们的学习能进一步深入。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把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学生引导到合作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及时予以客观评价。例如:在八年级上册《10.2 诚信的智慧》一框教学中,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医生该不该告诉病人实情,然后请各小组代表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我先让小组讨论“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什么?”,然后进一步点评“善意的谎言是否违背诚实的道德?”,对出现不同意见的小组也给予正确的点评。充分发挥评价对合作学习的导向作用,不仅有利于形成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提高合作学习技巧,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鼓励,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能为学生搭建了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文化,又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培养。因此,我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不断摸索经验,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断走向有效,让学生成为最大的教学效益者。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