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分析
姚玉慧:重庆市秀山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观念成旧落后,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学一篇解析一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看重问题的探究、知识的拓展,轻视学生的当堂阅读,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的“扫描”一下,便急匆匆的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让学生背背,老师教的太多,学生阅读时间太少,很少真正走进文本。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
(二)为应对各次考试,教师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做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把语文当作训练,后果严重:丧失思考,缺乏个性:为结论而教,学生语文感觉已经钝化,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这种阅读教学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感情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不能让那些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学生的渴求,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
(三)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大多数教师评自己的教学经验,习惯于扎进文意的海洋里,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看重的是对文章内在含义、主旨的体会,忽视了对文章语言表达的体悟和认识,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外阅读量少。初中生除阅读课本外,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即使有阅读的,也只是浏览故事情节,自发式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很少有同学认真细读精品,《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
以上种种都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与新课改理念相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语文阅读现状。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即: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二、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俗语、寓言故事,通过创设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了解语文阅读的内涵。
以前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制约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创造精神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新课标,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其次,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采用如下方法:一是每课一文,多欣赏佳作,让学生体悟到广泛阅读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经之路;二是多上自主交流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莲文化鉴赏课”,“名著心得交流汇报课”等;三是开展有关读书的比赛活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作者、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古诗词名句比赛等,这样,通过开展多种读书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阅读的数量和内容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成长
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语文老手手中最好的武器就是阅读。教会学生细心阅读,独立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是这次研究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开展阅读指导训练,研究学生的阅读兴趣、速度、能力、效果。从研究的计划制定、内容筛选、方法指导、结果测试等方面进行三个阶段的训练。效果显著,学生的阅读容量、速度、能力都有进一步提升。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文章的美感,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审美观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他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无论从科学角度来讲,还是从教育方面,语文阅读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今年九月份我在进行公开课《背影》讲演的时候,有同学质疑文章最后说道:“父亲跨过月台买橘子”的做法违反了交通规则的审美观点,我当即就说明了为什么父亲会跨过月台买橘子,这是一种爱的体现,应该从人文角度出发进行对通篇文章的赏析,只有树立正确的什么观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总的来说,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观照自身的教学实际活动,及时纠正偏差,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在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在阅读中了解语文的内涵,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