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杨莉婷  云南省师宗县
            
      内容提要: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目标既是一堂课的终结性目标,又是未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基础。它是实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它又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情感态度 价值观,学习培养
一、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情感和态度的重要保障。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军队式的纪律约束;改变一言堂所形成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跳出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框框套套,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亲和力”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教师要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正如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师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除了兴趣倾向外,很大程度是先从喜欢学科教师开始。教师要摒弃自我权威的思想,摆正自己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处处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这就体现了著名的“罗杰塔尔效应”即“期待的效应”、“情感的效应”,也就是“爱的效应”,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学习。
2学会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个人的,内隐的心理特征。既有显著的内隐性和缄默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又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更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孩子是“平等生命个体”的观念,学会“蹲下来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树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意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其差异性亦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的意识,学会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学会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去发现、赏识他们的优点与进步,平等的对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后进生当旁观角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或有意把问题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有意叫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念出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并对课堂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传达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立不同的目标,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区别对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3、放宽部分纪律规定,正确处理“爱插嘴”现象
诸如上课时一律“身直头正双手背”等规矩,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化的限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也不利于个性风格的养成。教师不必对学生指手划脚或且站且坐等行为过于限制,只要他的注意力集中则行。同时,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怕事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力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插嘴,并且往往是这些学生发现新的方法,新的思想。遇到这类情况,要善于处理难堪局面,与其为扰乱课堂纪律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肯定他的亮点,遇事论事,也许效果会出乎预料。况且,我们有这样的经验:经常提出一些刁钻古怪问题的学生,一般是不受老师欢迎的,而这些学生跨入社会后往往成就较大,处理问题能力也强。可见,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未必是不可药救的,教师应把这些现象调控成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谁要是体验不到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从名言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要学有所成,就得从培养兴趣开始,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才会去探索,去考证。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设计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入景”-“入情”-“入理”。比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法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我们可以通过蜗牛在数轴上向左向右爬行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形象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记忆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课堂溶于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枯燥无味,没什么用处,这就需要我们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个实用平台,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问题,并逐步产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例给某班创设一个出门旅游的情境:给出一张地图、起止的路程、不同交通工具的票价、旅游点的门票、各种档次的宿费及伙食费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节约实惠的经济观念考虑,让学生小组讨论,算出全班总开支、每日开支、个人开支等;学“利息”后,倡导学生自己回家搜集利息的各种表现形式,计算一下家中存款到期的利息,根据家中的具体情况,算一算怎样存款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学了“三角形的特征”后,介绍房屋架、电线杆拉线、坏桌椅的修理等。有一次学生跑到办公室问我一个关于计算菜筐的容积的问题,他说菜筐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没有固定的公式,怎样计算呢?我反问他会不会计算规则物体的容积,他说会,然后恍然大悟,说出了方法:在不漏的前提下把菜筐装满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入一个规则的容器计算出沙子的容积就是菜筐的容积.这样,学生就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刻引起他们的关注,产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
3、善于发现数学中的美
“数学是美的王国”;“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如师生课前制作直观教具,并利用课件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的过程中可感受到色彩美、形体美;计算公式的推导有条不紊,可使学生体验到思维逻辑美,公式的简洁美;合理设计教学结构,精心安排学习过程,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富有启发性、结构严密性的板书,可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布局美;利用图形的平移得到一些美丽的图案,多边形的镶嵌美等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美,这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数学的美。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如果只给学生一些容易的题目,他们很快就能得到答案,会觉得没意思,没价值;如果只给他们一些超出他们思维空间的题目,他们很难得到答案,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般的题目我们可以有意设计障碍,比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练,添加一个条件或是减少一个条件,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结论,让学生付出自己的智力劳动,并尽可能帮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体验,获得程度不一的成功,孩子们才会对学习充满兴趣。这种情趣是对待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久而久之,这种情感会转移为积极的态度甚至是一种意志。再久而久之,当这种态度和意志相对稳定以后,就会在人格层面形成一种对待困难和挫折的价值观。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孩子们跳一跳摘到苹果”,是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策略。这里有两个关键,“跳一跳”和“摘到苹果”。不跳就摘到苹果,或跳来跳去老是摘不到苹果,都于事无补,都不能落实这一目标。另外,这种策略的实施要一以惯之、持之以恒,否则,依然徒劳。
 
四、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书本知识的局限,课程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自然、社会、自我能形成整体的认识,通常采用自由分组、各小组查找资料或探究实践、最后总结交流的形式。能较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个人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如在学完调查与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调查家中用水、用电、用塑料袋的情况,喝牛奶,早餐是如何安排的等多项统计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已家中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进行调查,这次的实践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学生特别有兴趣去进行实践活动。我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搜集资料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统计表,并结合数据资料,去挖掘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字问题并解决。学生调查统计的内容非常多,有个别学生调查的内容非常好,甚至超乎了我们成人的思考范围,这体现出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发现了学生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有对妈妈的爱,有对爸爸的关心,有对保护环境的愿望等,学生们的这些良好的情感态度是通过自己感知体验得来的,是自然萌发而来的,教师此时只要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们的脑海中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学生之所以对实践活动感兴趣,这是因为它首先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学生在生活中能发现许多的数学问题,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来解决,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自信,在数学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形成了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五、教师本身的意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本身是否充满情感、具有某种态度与价值观尤为重要。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否认真、专注,点评是否准确、客观,建议是否具有创意,对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时的情感、态度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忌:教师对学生某种情感、态度的要求与自身的相应行为南辕北辙。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最重要的是提醒教师要有这种意识。当我们带着这种意识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思教学,并养成相应的这种职业思维方式和职业习惯的时候,这一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是学生,情感萌发与发展的主体依然是学生,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学生自身的作用是本质的,体现于“体验”、“感知”、“内化”;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在的,但非常重要,体现于“影响”、“熏陶”、“感染”。我们数学老师可以提出“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树立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以上几点,那么这一目标必将达成。但要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几个点所能够涵盖,也不是几节课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挖掘、探索。我想教师只要把牢本学科中的点,并使之互动,这样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立体、富有情感、态度端正、价值观超前的新时代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北京出版社
(2)《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 北京出版社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明天出版社
(4)《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实施》  华语教育出版社
(5)《当代教育新理念》 北京出版衬社
(6)《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与素质培训教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