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收录 杂志简介 期刊浏览 封面展示 招聘求职 文件下载 图库 
滚动公告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来稿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即可!
联系电话:010-56237714  010-52405030
唯一投稿邮箱:xdkxjyyj@126.com
信箱:北京市西城区100044-333信箱
欢迎咨询,欢迎投稿!
供求信息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吴志银  四川省岳池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教学方法要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俗话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兴趣引起的,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教师激励,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内部动力达到主动的学习,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欲望,为满足他们对学习的求知欲,就会出现一种主动去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力,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果按旧式教学模式,机械地、被动地让学生参与学习,学习固然没有主动探究的空间,对语文学习就没有兴趣,学业成绩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力求做到用新、奇、趣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体现课程重难点,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及个性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要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构建学习思维,发展为创新型学习的人。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把自己内在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地施展出来,投入到学习语文知识之中,达到教与学质量的提高。主动学习是学生在家长的鼓励和教师的诱发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是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活动中,把学生的潜在智能充分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我要学的目标。2、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要引导学生学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对问题要反复推敲,对课堂练习要按质按量完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品格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用现代教学手段,激起学生主体学习,具体做法:1、新颖的导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一方法中,教师要注重景境创设,通过故事、名言等,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初步把握课容整体。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作者借虚构这个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精神寄托。然而,在文中的“问津”,也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在阅读课文中,让学生既能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能看出作者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之后,引导学生生动对问题探究。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让学生放开去想,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什么”、“学生如何才能掌握学习内容?”、“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性”?如“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性。3、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开展对问题的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最后,教师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语文的兴趣。因为初中学生对学科的选择性很不稳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克服困难的程度常常随着教师的感情而转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上有艺术,同时也要多加强与学生各方面的沟通,以爱来争取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教师上课要面带微笑,语言轻而柔,坦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创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同时,在课堂练习中也要多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觉得你可近可亲,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充分施展他们的潜能和个性,获得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课标》要求,重视发散学生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培养,重视运用直觉思维、顿悟思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关注和培养弱差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实际中,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用创新的方法对待语文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才会真正有效地掌握方法,才能不断自主的发展,才能有力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现代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2405030 传真: Email:xdkxjyyj@126.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